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黑图档咸丰朝视域下的清代盛京经济发展(2)

来源:电器工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开垦荒地。清初统治者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特权而采取特殊经济政策来保持落后的生产关系也就是农耕生产。清入关后,清政治、经济中心也随之转移,满

3.开垦荒地。清初统治者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特权而采取特殊经济政策来保持落后的生产关系也就是农耕生产。清入关后,清政治、经济中心也随之转移,满洲贵族举家西迁,一时造成东北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局面。“经盛京地方官员上奏,顺治皇帝正式下诏颁布《辽东招民开垦则例》,招募内地民人至盛京安家落户,从事开垦。据载,到顺治十八年(1661),从内地出关前来盛京从事农业开垦的民户竟达数千家之多。”[10]72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关内人口移民到盛京地区,很快引起了清政府统治者和权贵的注意,他们意识中固有守护大清“龙兴之地”的观念,所以上奏建议取消《辽东招民开垦则例》,盛京地区的“封禁政策”便随之颁布。然而封禁政策出台并未能完全控制百姓向关外的移民行为,仍有大量关内汉人听闻盛京地区物产丰富,出关定居在此。“大量盛京遗存文献记录表明,这种禁令不可能终止关内各省人民自发移居盛京地区。此后,不仅北方各省,甚至远及长江以南的闽、浙一带也有大批汉人移居盛京境内。”[11]72关内汉人移民到盛京地区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将关内各地的生产技术和作物带到了盛京地区。“直隶山东的移民带来不少内地的优良品种,因此当时盛京地区无论是旗屯、民屯农作物种植的品种相当齐全。”[12]72移民而来的汉人在盛京地带开垦土地,种植作物,不仅使盛京荒废的大片土地有了耕种价值,并且推动盛京地区农业发展起来,带动盛京经济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

顺治初年,盛京内务府只有10 座粮庄,“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首颁圈地令,准许近京各州县将所谓抛荒田地及前明庄田无主者强行圈占,为满族皇室、贵族和八旗所有”[13]79,圈地范围从开始的无主荒田到后来不论有无主人之地一律可以圈占。

这一政策脱离社会实际,顺治四年(1647)后,统治者开始下令禁止圈地,这一禁令到咸丰年间也并未完全消除,相关档案中仍有出现。《盛京将军衙门为查办生员书绅与催领德棉互争首报荒地事咨盛京内务府》中记载:“厢黄旗生员书绅与同届领催德锦,互相争首厢红旗界苏胡子堡荒地一案,饬界眼同两造履勘丈量,确数以昭校寔并行,令内务府之该管官派人将书绅德锦迅速代赴地所听候查丈,等因职奉文后已逾半年之久。”[14]139可见直至咸丰年间,圈地所留报荒地之风仍使百姓为利所趋,争报荒地,不能决断。开垦荒地、圈地令,虽然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秩序混乱,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耕经济发展,使得盛京百姓自给自足,成为自耕农,不再像明末一样被沉重的赋税压迫至苦不堪言,也提高了百姓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推动清初农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耕经济下清政府也会收取农产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作为地租加以占有,也大大缓解了清初凋敝的经济状况。“随着盛京地区经济的发展,盛京上三旗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顺治年间,盛京粮庄仅10 处,至康熙年间其所辖田产达81 处,果园90 处,棉庄46 处,靛庄11 处,盐庄3 处,共231 处。”[15]77

二、工业

“盛京粮食产量多,粮食输出量大,因此盛京兴起了一批向内地输出的粮油加工作坊。以高粱、小麦、玉米、谷子、大豆为主的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盛京手工业经济的发展。”[15]形成了以谷物为原料的特色加工产业,比如粮油业、酿酒业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至乾隆中叶,以烧锅(高粱等杂粮酿酒)、油坊为中心的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盛京的特色产业。”[16]42“盛京的烧锅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万隆泉烧锅(又名老龙口)成为烧锅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老龙口酒厂始建于康熙元年(1662),最初是由经营过烧锅的山西人孟子敬创办的。”[17]42据朝鲜官员李田秀在盛京的记录:“酒有黄酒、烧酒二种,黄酒即清酒也,二品皆入灰,故味苦棘喉,黄酒尤不堪吃。路逢酒车载荆瓮,以灰涂瓮装酒以去。然则非但酿时之入灰,酿后亦添灰气也。饮之之时则虽是海量不用巨碗,必以小盅细呷,有若尝味样,如此者只为屡次而已,元无引满痛饮矣。”[18]285描写的是朝鲜使臣入盛京所见百姓饮食文化中的饮酒文化,百姓当街在酒肆中买酒并且以专门容器承酒已经十分常见,并且饮酒时也相当讲究,小口品尝,这从侧面反映当时酿酒业已经得到发展。

“随着盛京大豆产量的不断增加,盛京的榨油业也日益昌盛,成为盛京城镇经济的又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当时的盛京盛产大豆、高粱、谷子等农作物,以大豆榨取豆油、豆饼(油坊的副产品,也是种植棉花、甘蔗的最好肥料),成了油坊业发展的关键。大豆经过油坊加工为豆油、豆饼,成为盛京外销的名牌产品。”[19]42并且出现了专门的制油工具,据朝鲜使臣记载:“榨油之机两旁植大柱,高丈余,自半以下刳中作通达于下,横插叉木累枚,状如我国榨车之制。叉木之下置油盘、炒荏包裹一如我法放置,又下盘上叉木之上左右插楔,以大椎椎之,则叉木自下,而油从盘底出矣。”[20]284

文章来源:《电器工业》 网址: http://www.dqgyzz.cn/qikandaodu/2021/0518/917.html

上一篇:快递货车火灾事故的调查
下一篇: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现代信息技术实训

电器工业投稿 | 电器工业编辑部| 电器工业版面费 | 电器工业论文发表 | 电器工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器工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