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微波治疗腋臭例疗效观察

来源:电器工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微波治疗腋臭236例疗效观察罗静康剑梅潘卫利陈勤2000年3月~2004年3月我科使用WB一100型微波机(成都市锦江微波电器厂制造)治疗腋臭2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微波治疗腋臭236例疗效观察罗静康剑梅潘卫利陈勤2000年3月~2004年3月我科使用WB一100型微波机(成都市锦江微波电器厂制造)治疗腋臭2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人均为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腋臭患者,236例中男95例,女141例,年龄13~47岁,平均24.6岁。病程1-30年,平均5.4年,均为双侧发病。既往曾进行治疗但疗效不佳或复发者161例(其中激光治疗者22例、高频电离子治疗者15例、手术治疗者2例、局部外搽药物治疗者122例)。1.2疴隋分度参照应征公民体检标准,以对面距离30cm、裸体可闻及轻微臭味为轻度;直接可闻及较大臭味为重度。236例患者中轻度108例,重度128例。1.3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双手举抱头部,充分暴露腋窝,剪去腋毛(注意勿损伤皮肤)。局部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10ml加注射用水10ml作术区浸润麻醉,用量可根据术区面积酌定,一般双侧不能超过15m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不可过深(因腋下血管丰富)。然后开启微波机,输出电流一般为20-30mA,辐射速度为1-2 t欠./s,用特制腋臭针,对准毛根接触点刺人,将每根腋毛根部全部点刺到位,至局部组织发白为止。术后酒精消毒,外搽百多邦软膏,无菌纱布覆盖。嘱患者1周内尽量抬高患肢,不要剧烈活动,以免出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沾水,7~lOd后创面脱痂愈合。术后3个月复诊随访。1.4疗效标准参照钱江等”制定的标准,痊愈:治疗后3个月臭味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3个月裸露腋部,对面相距30cm检查,仅能嗅到轻微臭味;无效:治疗后3个月无变化。1.5结果236例中痊愈157例,显效7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99.2%。其中重度患者痊愈72例、显效56例,有效率为100%;轻度患者痊愈85例、显效2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作者单位: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98.14%。术后有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o.85%,经抗炎换药后痊愈。2讨论微波治疗腋臭是一种新型医疗技术,它主要是通过高频电磁波,以电极振荡使组织中水分子正负极位置变化,摩擦产生热效应,该法传导快,组织细胞内外同热,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焦化,破坏大汗腺导管,使其坏死、结痂、脱落而失去泌汗功能闭。腋臭发生的异味是由于该部位的各种细菌与大汗腺分泌物中所含的有机物质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所致嘲。与正常人相比腋臭患者腋下大汗腺腺体组织多,体积大,分泌旺盛,所以外用药或表浅的治疗很难达到根治效果。微波治疗则沿毛囊方向进针至大汗腺部位,使局部组织急骤升温、凝固、坏死而直接破坏大汗腺,使大汗腺的数量和体积明显减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小的13岁,为重度腋臭。微波治疗后3个月复诊无气味,但1年后又出现重度腋臭。再次微波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2年)。这可能与年龄小,大汗腺未充分发育有关。若过早治疗,往往使这些大汗腺遗漏,以至复发。故我们认为患者的选择以15岁以上为宜。本组重度腋臭的治疗效果(100%)优于轻度腋臭(98.14%),而2例无效的均为轻度患者。故我们认为对于轻度的患者,尤其剧烈运动后偶有轻度异味的患者,可选择勤洗澡,勤换内衣,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配合外用药治疗方法。为达到确切的疗效,微波治疗要求进针有一定的深度和范围,一般深度在3~4mm,针间距一般在2-3ram,范围为腋毛区及周围5ram区域。为减少继发感染,应加强无菌观念,术后勤换内衣,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出汗,创面不得沾水。术后3日局部涂抗菌素软膏。本组中2例感染患者均为术后活动过多,而未及时更换内衣所致。对少数感染的病例予抗生素,并加强换药1-2周后即可痊愈。治疗前应询问病人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怀孕、月经期妇女不宜接受微波治疗。微波治疗腋臭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见效快,创伤小。术后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不留任何疤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参考文献【1]钱江,林自华,陈智,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腋臭49例对比浙江医堂至QQ!生簋至Z鲞筮!期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03,12(2):150-[2]任界平.微波治疗腋臭1130例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19(3):278.[31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收稿日期:2004一04—23)

文章来源:《电器工业》 网址: http://www.dqgyzz.cn/qikandaodu/2021/0626/933.html

上一篇:浅析汽车电器的现代电子控制技术综合研究
下一篇:四合一技术鉴定和经验交流会

电器工业投稿 | 电器工业编辑部| 电器工业版面费 | 电器工业论文发表 | 电器工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器工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